我这个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各种好用的方子,所以年轻的时候...
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新造型,差点没认出来。这哪是我们印象中那...
颅内良性胶质瘤严重吗?不太严重,颅内胶质瘤是一种颅内肿瘤...
大家好,我是王医生。临床上的很多功能障碍的患者,大都是肾...
内家拳的修炼不仅仅是外在动作的练习,更是对内功的精细雕琢...
365建站
友情提示:本文整理自网络,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,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本质目的只在于宣传中医药文化。只教方法与临床经验,请自行甄别,如有试用以下方剂请在专业人士下指导下使用(剂量穴位只供参考),如有自行使用下出现任何问题,后果自负,与本平台无关。如有学习者,请联系,非诚勿扰,三思而行。 一、风市穴 图片 图片 胆经的穴位,在膝上七寸,外侧两筋间,以手下垂中指到达处。 1、风市穴是镇静的要穴。碰到不知该针何处时,可先针此穴。风市 穴对各种疼痛都有效,但对侧面的疼痛效果更好。如,偏头痛、肋骨痛、腿外侧痛特别有效。所以治疗偏头痛、肩背痛、肋骨痛、下肢风湿痛、坐骨神经痛时针对侧的风市穴很有效。风市穴可以疏肝利胆,内经:凡十一脏者取决于胆。少阳主骨,在头部经过的经络以胆经经围绕的最多,所以胆经的穴位镇静作用非常好。 2、风市治疗骨刺效果成方:人中、后溪、束骨、风市。人中穴通督 脉,可治脊椎上的骨刺,后溪穴可透过奇经八脉通到督脉,另外,足太阳膀胱经夹脊椎而行,故取束骨,有时候加复溜穴补肾。每星期在委中放血是治本的方法。 3、风市穴也是十四经中治疗中风的特效穴,奇穴中治中风的特效穴 是灵骨、大白,此三穴可配合使用。 4、风市穴治疗下肢皮肤病效果较好,如荨麻疹、风疹。如果在上身 的疹子,加风池穴。 5、风市治疗下肢痿症狠好。下肢小腿的萎缩,小儿麻痹后遗症,在 董氏奇穴中称为九里穴。 6、全身痛针此穴都有效,同时治疗耳鸣。 二、束骨穴 图片 图片 足太阳膀胱经的木穴,在足小指的外侧,本节后陷中。 1、治疗人体后面的疼痛。如后头痛、后背痛、后腰痛、臀部痛。 2、治疗头顶痛效果也很好。束骨是水经的木穴,此穴有补水润木 的作用。另外深刺束骨穴透涌泉,也有涌泉的作用。膀胱经走到头顶的百会穴时,往下贯到脑子里,所以束骨治疗头顶痛效果非常有效。 三、公孙穴 图片 图片 是足太阴脾经之络穴,别走足阳明胃经。足内侧第一跖底基底内下缘。- 1、治疗前头痛、眉骨痛、鼻骨痛;脾、胃、胸、腹各种病,胃下垂 特效,胃痛、肠梗阻都有效。 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2、高血压及高血压引起的手麻木有效。 3、公孙虽然是脾经的穴位,但即可补脾也可补肾。对脾肾两亏的病 变治疗效果非常好。 4、是治疗胃病的特效穴。胃痛立即止痛的穴位是梁丘穴。 5、公孙穴有平冲降阳的作用。治疗呕吐、打嗝、奔豕气一股气跑来 跑去扎公孙穴效果很好。 6、公孙配内关,治疗心、胸、胃病,从额、鼻、腹全部前面的痛症、 病症都可治。公孙通冲脉,内关通阴维脉。 四、委中穴 图片 图片 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(土穴)。在腘窝中央的横纹中,为血之郄穴,禁灸。是放血第一要穴。 1、放血治疗急性腰部扭伤效果最好。 2、脚跟痛,痛得不能踩地,放血后能踩地。脚跟骨刺放血可使骨刺 ![]() 慢慢消掉。但需多放几次。 3、脚踝扭伤先放血然后再扎小节穴,如果脚踝扭伤有肿胀必须委中 放血。 4、痔疮越肿胀委中放血效果越好。针灸治病有三个方面特点: ①整体观念②双向调节③治病不伤其他脏腑。 承山、长强、二白都是治疗痔疮的要穴,却不如委中放血效果好。 5、委中放血配合尺泽刺血,是根治气喘的方法。再配合针鱼际、水 金穴效果很好。气喘的病人绝对不能受凉,不可以吃生冷的食物。 6、委中穴在古书上称为血郄,腰背部各种疔疮、肿瘤等,都可以在 委中穴放血。 7、严重的后头痛、颈项强硬,委中放血效果很好。但配合针后溪穴。 8、脑震荡后遗症经常头晕、头痛委中放血。 9、坐骨神经痛委中放血后配合针后溪、束骨穴。 10、霍乱:古人将上吐下泻统称为霍乱。委中、尺泽放血后针四花上 (足三里)、四花中(条口)穴或在足三里、条口放血效果很好。 委中穴有祛瘀解热毒的作用,各类严重的皮肤病都可以在此放血。是全身放血第一要穴。另外,耳背放血治疗青春痘是重要穴之一。一般三、四天刺血一次,量不用太多,耳背的青筋点刺出血即可。配合针驷马穴、迎香穴,再服用枇杷清肺散。另一组:曲池、血海、三阴交,加耳背放血,一般三个星期可愈。 五、后溪穴 图片 图片 是手太阴小肠经的输穴。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。握手小指下横纹尾端处。 1、治疗腰、腰椎痛,取对侧穴。 2、后溪治疗颈强直不能左右转动(取对侧),束骨治疗颈不能前后 活动,二穴合用治疗颈椎病效果很好。 3、坐骨神经痛取对侧后溪穴,配合束骨。 4、肩痛,取对侧后溪穴。 5、背痛取同侧后溪穴。(但不如重子穴) 6、腿弯痛取对侧后溪。金匮要略:人但能后不能前,刺足阳明。若 只能横行,这是督脉失衡,刺后溪数次可好。腿抬不起来是阳明经病,刺足阳明经;能前不能往后就扎承山(太阳经)。不能往后就扎后面。不能往前就扎前面。 7、惊厥。后溪镇定神经作用很强。一般小孩受到惊吓,只要强力的 捏捏手就有效。 8、透劳宫穴治疗颜面神经震颤。但久病不易治疗。 9、治癫、只能横着走的人、疟疾、寒热往来症、感冒。 六、内关穴 图片 图片 手厥阴心包经络穴,在手掌横纹中间向上二寸,两筋中。 1、治疗心脏各种病变。刺双侧。 2、胸闷、胸痛。如果不是心脏性的胸闷,针后立即见效。如果是心 脏性的,则需多治疗几次,双侧同时扎,同时让病人做深呼吸。 3、膝痛:针对侧内关穴,非常有效。根据临床经验,膝痛跟心脏有 一定的关系。可以先在背上的三金穴点刺放血,然后再针,效果很好。 4、治疗中指麻木针双侧。 5、落枕。双侧。急性落枕扎重子、重仙有效,或承浆(特效)、后溪、 束骨都有效。但经常落枕的扎内关配合三阴交最好。这是虚性落枕(包络虚)与实性落枕不同。 6、大腿内侧痛针对侧。 7、定喘针双侧。内关、足三里效果都较好,最好是鱼际穴。 8、胃病、盗汗,针双侧。 9、过敏性反应、癔病性失语、呃逆。呃逆时需强刺激,耳后的繄风 穴用力压,有时立即见效。 10、妊娠反应呕吐,内关穴有效。另外:芫荽5钱,香附3钱,苏叶 3钱,薄荷3钱共煮水后闻其香味,治疗妊娠恶心、呕吐效不错。 (一钱等于现在3.33克) 11、急性腰扭伤、腹痛、晕车。治疗晕车时,不针,可用生姜片绑紧 在内关穴也有效。 关穴是理气的第一要穴,可散滞解瘀。凡气不顺的病如:打嗝、呕吐、胎衣不下、情绪不稳定,心情有压力造成的病都可以用。配合三阴交有养阴作用。配合合谷、太冲穴(开四关)可治震颤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